新闻资讯

News & information

穿透式监管趋严,央国企资产管理如何破局?—— 精益管理与数字化双驱动路径

发布时间:2025-10-17     发布:     人气:
近年来,国企资产管理领域的“穿透式监管” 要求持续升级,从过去的 “粗放式汇总” 转向 “全维度穿透”,这一变化不仅是监管层面的调整,更倒逼国企重构资产管理体系。如何顺应监管要求、实现资产管理的精益化与合规化,成为当前国企亟待解决的核心课题。
01
穿透式监管的五大核心特征:看清管理新要求
图片
穿透式监管并非单一维度的要求,而是覆盖“层级、流程、数据、风险、权责” 的全体系约束,其五大特征清晰勾勒出国企资产管理的新方向:
1. 全级次穿透:从“汇总值” 到 “明细化”
过去国企上报资产数据时,仅需提供集团层面的汇总结果;如今监管要求覆盖一、二、三级乃至更低层级子公司的明细数据。这意味着集团必须建立常态化的资产统筹监管机制,推动各级公司管理从“粗放” 转向 “精细”,确保数据全、细、及时。
2. 全流程监控:从“碎片化” 到 “标准化”
国企资产多分散在各级子公司,且管理流程存在“线上线下混杂、决策流程不一” 的问题,导致资产流转难以跟踪、合规性难以管控。当前监管要求集团搭建统一的资产管理标准化体系,覆盖资产“购入、使用、处置” 全周期场景,实现核心业务无死角监控。
49f3ff017d57da8659ff4d93b80fad03.png

(资产运营管理一体化平台架构规划)

3. 数据智能驱动:从“数据孤岛” 到 “互联互通”
此前国企数字化建设多由子公司自主推进,集团与子公司间数据不通、更新不及时,形成“数据孤岛”。现在要求集团层面实现 “资产一本账”(全集团资产数据统一归集)、“分布一幅图”(资产空间位置可视化)、“管理一张屏”(核心指标实时监控),以数据打通管理壁垒。
db3979d55410c45431458d6a21a41a37.png

(资产运营大屏实现“一屏观全域”)


d42ab86c7849ebc9ab0ca454abe7df29.png

(资产多层级地理分布,支持“一键穿透”)


30ff4f71c93e3362a662f3cc5bcfe402.png

“一本账”(集团与子公司数据实时同步)

4. 风险精准防控:从“事后统计” 到 “事前管控”
随着审计要求提升,监管不再满足于“事后追溯风险”,而是要求对资产的 “闲置风险、合同到期风险、收益风险、合规风险、资金流风险” 实现 “前置控制、过程预警、主动提醒”。例如,针对闲置资产需提前识别并制定盘活方案,而非待闲置后再统计处理。
3a3cc6ad7e9e1bacfd6c9f22b36af20e.png

(租控可视化,闲置风险监控)

5. 权责清晰可塑:从“权责模糊” 到 “分层管控”
近年国企资产规模快速增长,“放权与管控的平衡” 成为难题。监管明确要求厘清集团与子公司的权责边界:资金相关的核心决策业务(如大额资产采购、处置审批)上移至集团,日常运营执行工作(如资产维护、使用登记)下沉至子公司,同时确保所有决策与执行过程留痕可查。
02
破局关键:“数字化 + 管理改革” 双轮驱动

图片

面对穿透式监管的新要求,国企资产管理破局不能仅靠单一措施,需以“管理制度改革” 为基础,以 “数字化工具” 为支撑,形成双驱动格局:

1. 管理制度改革:先立 “规矩”,确保 “四清晰”
要满足穿透式监管的合规性要求,首先需完善管理制度,核心是实现“四个清晰”:
  • 资产家底清晰:摸清全集团资产的数量、类型、价值、状态,避免“账实不符”;
  • 资产分布清晰:明确资产在各级子公司、各物理位置的分布情况,实现“动态追踪”;
  • 管理过程清晰:规范资产从入库到处置的每一步流程,确保“每一个环节有记录、每一项操作可追溯”;
  • 经营效益清晰:核算资产的使用效率、收益情况,避免“重持有、轻效益” 的问题。
2. 数字化工具落地:用技术实现 “规范 + 效率”
管理制度的落地需依托数字化工具,通过搭建“集团级资产管理系统” 解决三大问题:
  • 实现规范化管理:将统一的流程、标准嵌入系统,避免子公司“各自为政”,确保合规性;
  • 实现数据互通:打破“数据孤岛”,自动归集各级子公司数据,满足全级次穿透要求;
  • 引入 AI 辅助决策:通过 AI 分析资产闲置风险、收益波动等,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,降低人工成本。
79d593540687a5836dcc008dff6bba0c.png

(智能盘点提速,账实相符零误差)

值得注意的是,穿透式监管与精益管理并非“对立关系”,而是 “一体两面”:监管要求倒逼国企规范管理流程,而规范化的流程又能提升资产使用效率、催生经济效益,形成 “监管 - 规范 - 效益” 的正向循环。